(通讯员段丽君、靳盛西)一年好光景,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应用化学2024级和2022级部分学子在刘永红和段丽君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柑橘园,实地体验了一次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碰撞。
“柑橘是个大家族,常见的主要有柑、柚、桔、橙几大类……”在摆满各类柑橘品种的课桌前,园林学院研究生张祥和杨雨田生动地讲解了柑橘大家族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史,以及现在市场上的“网红水果”——不知火丑橘、红美人果冻橙、伦晚……这些柑橘类水果从育种到产业化凝聚了几代柑橘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当他们骄傲地介绍柑橘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做到鲜果全年供应,全球产量第一时,同学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眼里满是自豪感!
在柑橘园梯田里,面对漫山的挂果橘子和柚子树,同学们欢呼不已。园林学院谢宗周老师在梯田里为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基地的建设历史:狮子山状若雄狮伏卧南湖边,实验基地处于狮子脖颈处,建校前是一片乱石荒山,后来“橘翁”章文才老先生带着员工亲自规划建设了这一处梯田,每一届园艺学子都曾在这里培土修缮,最终形成今天的柑橘科研基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真实写照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又若有所思。
在参观活动进行中,园林学院张飞老师现身基地。“是最近在《Science》发表论文的老师啊!”同学们自发聚集在张飞老师周围,眼神里充满“膜拜”,近距离与专家交流。张飞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同学们亲切交流柑橘科研的趣事,深入浅出地分享当初潜心研究柑橘油胞的心路历程。在谈到化学学科的时候,张飞老师说现在生物领域的分子技术和基因测序等方向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尤其是分子生物技术。他列举了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如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编辑技术、冷冻电子显微镜就是与生物相关的研究成果,生物从某些方面来看就是化学的生命表达形式,化学其实一直在科学前沿。他勉励同学拓宽眼界,练好基本功,厚积薄发,并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与之联系。
应化2024级张静斓在活动后表示“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在农业方向的知识,还让我体验了种果得果丰收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当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面对的一些问题,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龙病。而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员工,我想我们也该从化学方面提出关于检测和防治黄龙病的方案,促进两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我们的综合实力。总之,这次走进柑橘园的活动很有趣,期待以后有更多类似的活动!”
应化2022级汪婷在参观后说“这一次果园研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柑橘选育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科研工作,它往往需要历经数年的耐心等待与不懈努力。从最初的种质资源收集,到杂交育种、后代筛选,再到最终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在学长的悉心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化学知识如何巧妙地应用于果树生长,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处处体现着学科交叉的魅力。在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引领下,这次体验让我更加期待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柑橘选育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刘永红老师表示,举行本次跨学科的研学活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想法:第一,了解华农,拓展专业的广度。希望应用化学专业的员工有机会走近华农的优势特色学科,了解我国柑橘、棉花、油菜这些主要水果和农作物的发展历史。第二,切实培养员工“知农爱农”家国情怀,挖掘专业的深度。当他们了解这背后科研团队的付出与坚持时,相信每一个华农学子都会深深地爱上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农业大学。第三,果园和田地都是课堂,拓展第二课堂。通过课外研学活动,让应化专业的员工实地感受化学学科与各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员工的好奇心和科研潜力,使他们在专业学习和前景规划上更有动力,走得更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编辑:段丽君 审核:曹敏惠)